西游记里害死龙王的家伙,原本是条守时的鱼,为什么说原本呢?

鲥鱼的特别之处也在于那一身鱼鳞。洄游至江中的鲥鱼膘肥体壮,鱼鳞之下储藏有丰富的脂肪,蒸熟之后,油脂渗入鱼肉之中,极其腴美惊艳。故烹饪鲥鱼并不去鳞,才能不让其原味流失,锁住它的鲜香,更讲究的甚至会拿金丝线串起鱼鳞以方便嘬食,此等高逼格的手法想必也只有大户人家才有,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故事里的那一幕。
蒸时不用去鳞的鲥鱼。图片:huitu.com
“鳞白皆成液,骨糜总是脂。甘腴谁克并,岁岁储相思”,鱼肉鲜嫩细腻,鳞片脂香四溢,这等美味自然让缺少油水的古人无比迷恋,怎能不火力全开一通赞美?“芽姜紫醋炙鲥鱼,此中风味胜鲈鱼”,这里被比下去的就是先前介绍过的古人交口称赞的江南第一鲜---“四鳃鲈”。<古人称赞的鲈鱼是什么?戳这里>
四腮鲈。图片:chinese-sturgeon.com
鲥鱼与河鲀、刀鱼齐名,素称“长江三鲜”。和多数溯河产卵的鱼类一样,鲥鱼洄游时停止进食,游至扬子江一带,最是肥美,而若再往上溯游,脂肪消耗殆尽,味道也就变差。所以鲥鱼为吴人所珍,而江西人不食。从明代起,鲥鱼就成为贡品。“船头密网犹未下,官长已备驿马送”,鲥鱼被捕捞之后,立即放入泼了猪油的冰块中,快马加鞭日夜兼程,直送皇城。讨圣上之欢喜,历朝历代都是如此,因此难能可贵的鲥鱼也有“出息鱼”之称。
鲥鱼进贡。
古人对鲥鱼的痴迷,除了因为鲜美之外,更重要的就是寻常百姓求而不得,有权有势者也得用心寻觅才能见其真身的这种心态。但集古人万般宠爱于一身的鲥鱼却非常多刺,美味而又磨人,张爱玲曾说人生有三恨“一恨鲥鱼多刺,二恨海棠无香,三恨红楼梦未完”。世间让人着迷之物,恐怕皆如此。
酒糟蒸鲥鱼。图片:huit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