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得蛲虫病

蛲虫病是由蠕形住肠线虫,也就是蛲虫,寄生于人体肠道而引起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。蛲虫成虫细小,呈乳白色,主要寄生于人体盲肠、阑尾、结肠、直肠及回肠下段。患者多因吞食蛲虫卵而感染,儿童是高发人群,主要症状为肛门周围及会阴部瘙痒。得蛲虫病的原因,包括卫生习惯不良、生活环境因素、儿童易感性高等。
1、卫生习惯不良:日常生活中,双手频繁接触各种物品,易沾染蛲虫卵。若饭前便后不洗手,虫卵就会随食物进入口腔,进而在肠道内孵化出幼虫。比如孩子玩耍后,小手沾满灰尘和虫卵,若直接拿食物吃,就大大增加了感染风险。而且,不勤剪指甲,指甲缝易藏虫卵,同样会在不经意间将虫卵送入口中。
2、生活环境因素:居住环境拥挤、卫生条件差会增加蛲虫传播几率。在幼儿园、学校等集体场所,孩子接触密切,若一人感染蛲虫,虫卵很容易通过玩具、桌椅、衣物等物品传播给他人。此外,室内卫生清洁不到位,如地面灰尘多、床上用品不勤换,虫卵就会在环境中大量存活,持续威胁健康。
3、儿童易感性高: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,对蛲虫的抵抗力较弱。而且儿童卫生意识相对淡薄,常有吮手指、咬指甲等不良习惯,这使得虫卵更容易进入体内。另外,儿童户外活动多,手部和衣物易沾染虫卵,又不能及时正确清洁,导致感染几率远高于成人。
4、虫卵存活特性:蛲虫卵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,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中,可存活2-3周,能在衣物、玩具、家具表面长时间停留,等待被人接触。而且,蛲虫卵非常微小,肉眼难以察觉,人们在不经意间就可能接触并误食,从而感染蛲虫病。
5、间接接触传播:与蛲虫病患者共用毛巾、床单、马桶等物品,也可能感染蛲虫。患者使用过的物品上可能残留虫卵,其他人接触后,若不注意卫生,虫卵就会进入体内。像一家人共用一条毛巾,若其中一人感染蛲虫,其他人也容易被传染。
此外,蛲虫成虫在人体肠道内发育成熟后,雌虫会在夜间爬出肛门产卵,产卵后雌虫大多死亡,但虫卵在肛门周围孵化出幼虫。幼虫可通过肛门-手-口途径进入人体,导致自身重复感染。比如患者搔抓肛门时,虫卵会沾在手上,若不洗手就拿东西吃,幼虫就会再次进入肠道寄生。
蛲虫病的护理措施
督促患者勤洗手,尤其是饭前便后,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清洗双手,按照七步洗手法,确保每个部位都清洗到位。勤剪指甲,避免指甲缝藏污纳垢,减少虫卵残留。每天用温水清洗肛门及会阴部,保持局部清洁干燥,可缓解瘙痒症状。患者的衣物、床单、被罩等要勤换洗,清洗后用开水烫煮或在阳光下暴晒,这样能有效杀死虫卵。内裤应选择棉质、透气性好的,每天更换,避免虫卵在衣物上滋生繁殖。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卫生,定期打扫房间,用湿布擦拭家具表面,减少灰尘飞扬。定期对玩具、桌椅等物品进行消毒,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或紫外线照射。在集体场所,如幼儿园、学校,要加强卫生管理,做好公共物品的消毒工作。